“就这片区域啊,我们哥儿几个已经把人疏散得差不多了!”28日,密云区太师屯镇遭遇强降雨,部分群众被洪水围困。危急关头,铲车司机王天宇驾驶铲车深入洪水淹没区域,无惧危险,熟练操作,将被困群众一一转移至安全地带。据村民介绍,有人拉了3船救出17人,还有人用铲车救出80多人,“我们当地人有铲车、有船,能帮忙给消防员带路。”
本轮降雨持续时间长,极端强降雨集中在北部山区,山洪、泥石流等灾害不确定性强,对防汛抢险救灾和城市安全运行是一场巨大挑战。连日来,全市各区各部门各单位闻“汛”而动、全力以赴。武警官兵连夜加固防洪堤坝,消防员紧急营救转移受灾群众,基层干部挨家挨户排查,抢修人员打通生命通道……一台台大型机械、一辆辆转运大巴、一个个坚定身影,确保各项救援工作加速推进。
各方力量迅速集结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,而像“铲车侠”这样的凡人义举带给我们太多鼓舞。关上村16岁少年李梓辉套上荧光应急马甲,在泥泞道路中为武警等救援力量带路;密云大哥康福在大水灌进村庄时,爬上房顶挨家敲窗喊醒12名居民,让大家成功逃生;石佛村村民何淑英家由于位置相对较高,成了61位村民的临时避风港,“光面条就煮了得有四五锅”;本想去车上取钱的袁振华,冒着过膝洪水营救路边被困司机,眼睁睁看着自己的“钱没了车也没了”,他却说“我救了一个人啊,值!”……他们是邻居,是乡亲,也可能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,但在这一刻,他们伸出援手、扛起担当,写就了不平凡的篇章。
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今天,各类极端天气无法避免。城市的韧性靠基础设施提供保障、靠政策制度灵敏应急,也有赖于城市中每个人的力量。目前,我市解除暴雨黄色预警信号,但风险仍未远去,还不到掉以轻心的时候。继续保持警惕、齐心协力,这样的双向奔赴将汇聚成战胜风雨的合力,也是我们这座城市面对任何艰难险阻的底气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